《新华日报》头版头条:做好三篇文章,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重大部署,坚决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省粮食总产连续8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去年粮食总产达749.2亿斤、创历史新高。今年夏粮产量达到280亿斤,比去年增产3.9亿斤,秋粮播种面积比去年增加8万亩,全年粮食产量有望再获丰收。
作为自古以来的“鱼米之乡”、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江苏不仅端稳了全省8500万人的饭碗,而且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称赞“这对一个东部沿海省份来讲很不简单”。在总书记称赞的“很不简单”背后,江苏孜孜不倦做好“三篇文章”。
➤从健全耕地保护制度机制上看,江苏近年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江苏省设区市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关于严格耕地保护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江苏省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实施方案》等文件。
➤从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上看,江苏严格执行国家“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等要求,在全国率先并坚持实施“先补后占”,不断完善占补平衡管理,确保占补平衡落实到位。“十三五”以来,全省共形成新增耕地近100万亩,有效保障了全省耕地占补平衡的落实。
盛夏时节,启东市南阳镇佐鹤村农旺家庭农场的1000亩稻田稻苗青青,9万亩稻田让启东处处绿浪涌动。这样的场景在以前是“异想天开”。当年,启东农村因土壤“犟黄泥”漏水特性,难以长成丰收稻田。从品种繁杂到好米当家、从低产少效到高产丰收、从引进大米到自给有余、从成功试种到全面推开……短短8年间,启东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驯服“犟黄泥”,建成“米粮仓”,一跃而成国内水稻扩种面积最多的县市。2021年,启东稻谷平均亩产已跃升至1050斤,相较于传统豆麦旱作模式,亩均增收500多元。
这十年,江苏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584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600万亩。“十四五”期间,江苏还将投入340多亿元改造提升,建设5000万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吨粮田”,努力实现1000亿斤左右粮食综合产能。射阳县首次推广的小麦新品种“盐麦1号”最高测产单产达681.8公斤,创射阳历史新高;钓鱼镇“扬麦28”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695.8公斤,最高田块单产达715.8公斤,创造泰州市小麦百亩示范方平均单产、最高田块单产历史纪录;海安市洪旺村粒粒香家庭农场种植的“农麦88”亩产651.3公斤,创南通市小麦高产历史纪录……今年麦收季,全省多地交出了“破纪录”的成绩单。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2021年我省启动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项目,鼓励省内种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对核心种源进行优异功能基因挖掘和生物育种核心技术研究,初步建立了种业产学研合作攻关机制。借助科教资源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为种业振兴展现担当作为。
粮食生产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今年,南京市江宁区首次在淳化、湖熟及秣陵3个街道分别建设100亩以上的“优质稻米示范基地”,基地内稻米种植全过程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使产品关键指标达到有机食品标准。农技人员精心设计耕种管收各环节,开启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新模式。淳化街道高级农艺师王志强表示,示范基地有望通过化肥替代技术、病虫害生态防控技术等,实现稻米种植全程“两无化”。
在“两无化”种植技术指导下,示范区每亩产量可达800斤左右,而“两无化”大米的市场价每斤可达15元—20元,测算下来,一亩“两无化”稻田产值将超1万元,这是普通种植方式的5倍左右。
藏粮于技,十年来,江苏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实力较强的优势,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共选育主要农作物新品种600多个,其中有17个水稻品种被列入农业农村部超级稻名录、占全国的1/8,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超过45%。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农业科技的自立自强,让江苏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农产品,稻麦亩产水平全国领先。
十年间,着眼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江苏着力推进农业生产专业化、集约化、机械化。
谁来种地?江苏大力培养造就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23万个。
2015年年初,农业部将江苏确定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试点省。同年,《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意见》出台,要求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实际,分层次、分类别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工作,逐步建立常态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
从2020年开始,江苏统筹教育培训资源,开展中小农业企业产业双创新农人孵化培养,依托农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力量,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初创型和成长型的农业企业产业双创新农人。
怎样种地?江苏实施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推进、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提升“两大行动”,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5%,为粮食连年丰产丰收提供了强有力的装备支撑。
“无机不农、无农不机”。面对“特色农业机械化”这一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的“短板”,2020年,设施农业、林果茶、渔业、牧业等行业和领域有较高影响力的45名专家,组成江苏省特色农业机械化专家指导组,用“最强大脑”护航江苏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
在粮食作物基本实现机械化之后,江苏开始推进传统农机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5月28日,在位于吴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无人农场”里,一茬茬小麦被无人驾驶收割机“吞进肚子”,传输脱粒、粉碎匀抛、智能卸粮,一气呵成。
“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每小时可以收割15亩地左右,小麦机械化无人化收割具有‘省工、减损、提效、降耗’四大优势。”吴江区农机化技术推广站站长叶申柱说,这是苏州首次完成小麦机械化无人化收割作业,标志着“无人农场”从水稻生产向稻麦轮作“耕种管收”环节延伸拓展。
仓廪实,民心安,大盘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江苏将更高水平统筹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更加有力保障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记者 洪叶 吴琼)